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6年中国VR内容提供商排行榜  |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虚拟现实技术在北京文化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自1962年名为“Sensorama”的虚拟现实原型机被发明和用于军事飞行训练以来,科学家们对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随着当代芯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这一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大量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体验,如今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众多博物馆、美术馆、大型文化活动、游戏等应用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的高精度建模,也不断给VR技术设备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当前北京的城市文化建设中,整个虚拟现实的生态圈初步形成,用户、技术、硬件、内容、开发者、渠道以及资本7股力量共同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作为科技文化融合、“双轮驱动”的重要成果,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2016年取得了新的成绩,“VR+”成为北京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空间。

一 虚实之间:VR技术在北京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点

研究者普遍认为,虚拟技术很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新兴科技之一。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列为中国前沿科技中信息科技的三大组成技术之一,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领域的新成果,它的应用提高了人机交互功能,帮助人们获得极其逼真的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体验效果。

虚拟现实作为学术术语最早源于萨瑟兰(Ivan SutherIand)教授的论文“The Ult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