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群体的儿童参与:家庭背景差异的比较
本文将报告不同家庭背景儿童的参与差异。家庭背景分为儿童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背景、父母职业、父母教育水平四个方面。依照儿童参与的分类框架,本文仍然分家庭经历、放学后生活、学校参与、校外教育、社会交往、网络参与和公共参与七个方面报告儿童参与的情况。根据变量类型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和卡方检验三种假设检验方法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参与情况进行比较和差异检验。
一 城乡儿童参与的差异
本部分将按照儿童的家庭居住地(市/县城的城区、市/县城的外围郊区、市/县城区以外的镇和农村)考察儿童参与的差异。
(一)家庭经历的差异
1.亲子沟通的差异
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儿童日常沟通的广度及频率,包括学习、心情、怎么交朋友、父母工作、合理用钱、什么是爱、生命和死亡以及社会新闻、时政、国家大事等方面内容的沟通。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综合来看,城区家庭、郊区家庭、乡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儿童之间的亲子沟通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家庭儿童的亲子沟通频率高于郊区儿童、乡镇儿童、农村儿童,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异都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第二,具体到沟通内容,城区家庭父母和儿童沟通学习、心情、交友、爱、生死、时政方面内容的频率显著高于来自郊区、乡镇和农村家庭的儿童,并以农村家庭的儿童表现为最低。但在有关花钱内容上的沟通上,却呈现反方向的显著差异,即农村家庭父母和儿童在有关花钱上的沟通显著并高于乡镇、郊区和城区家庭。
表1 城乡儿童的亲子沟通差异
表1 城乡儿童的亲子沟通差异 | |||||||||
---|---|---|---|---|---|---|---|---|---|
家庭所在地 | 亲子沟通指数 | 亲子沟通内容 | |||||||
学习 | 心情 | 交友 | 工作 | 花钱 | 爱 | 生死 | 时政 | ||
城区 | 28.22 | 4.97 | 4.00 | 3.34 | 3.17 | 3.50 | 3.03 | 2.41 | 3.86 |
郊区 | 26.97 | 4.77 | 3.68 | 3.16 | 3.12 | 3.51 | 2.70 | 2.35 | 3.72 |
乡镇 | 26.92 | 4.78 | 3.70 | 3.17 | 3.14 | 3.60 | 2.68 | 2.31 | 3.67 |
农村 | 26.16 | 4.66 | 3.36 | 3.11 | 3.07 | 3.68 | 2.78 | 2.26 | 3.26 |
F值 | 21.100 (0.000) |
18.327 (0.000) |
39.316 (0.000) |
7.418 (0.000) |
0.900 (0.440) |
3.350 (0.018) |
15.380 (0.000) |
3.120 (0.025) |
35.584 (0.000) |
注:括号内是显著性系数; |
表1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