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日本经验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

转折点理论的数学解释

4.1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劳动的有限供给

让我们做以下的定义:以S部门的名义工资为WSC部门产品的价格指数分别为PsPc,用SC部门产品测量的实际工资分别为wswc。另外,SC部门两种产品的综合(消费者)价格为P,用两种产品的合成品测量的实际工资(以下简单地称为实际工资)为w。于是可以得出:

WPswsPcwcPw      (4.1)

不过

PwPsXs+PcXc      (4.2)

XsXc分别是SC部门产品的消费量。如果它们是固定的(Xs=X0sXc=X0c),实际工资也是固定的(w=w0),于是可以得到:

P0w0=PX0+PX0      (4.3)[1]

当它们增加时,当然实际工资也会上升。通过用PsPc除(4.1)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这里,pC部门产品对于S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pspc分别是合成产品对S部门产品和C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于是就有:

现在假定,C部门的企业经营者想要增加该部门的雇佣量Nc,如果实际工资w是固定的,对于这个部门的劳动供给就是无限的。如果工资上升了,劳动供给就是有限的。因此,劳动供给对实际工资的弹性在劳动的无限供给之下,是无限大的,在劳动的有限供给之下处于零和无限大之间。以劳动供给的弹性为η,以下关系成立:

劳动供给弹性可以表现为:

S部门的劳动收入W,按照我们的以下假定决定:

这里,SL是以SC部门产品的合成品测量的生存水平,MPs是用S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