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各都道府县的耕地情况(1944年)  | 
所属图书: 日本农协的三个面相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农协发展的基础:制度、组织与农地改革

在日本,农协组织内部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组织制度和运行原则。不仅如此,农协还建立起了全国-都道府县-市町村的三级组织体系。农协比较完备的内部组织制度、运行原则及组织体系是它逐步发展的结果,也是促进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战后日本的农地改革则为农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因此,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农协内部的组织制度和运行原则及组织体系进行梳理,并对日本战后土地改革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 农协发展的内在基础:完备的制度与组织体系

可以说,农协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体系支撑了它的正常运行和快速发展。明确了解农协的制度和组织体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农协发展的内在规律。下面就介绍农协的内涵、制度与组织体系。

(一)日本农协的内涵

1.日本农协的概念

农业协同组合是对日本农业合作组织一词的直接翻译。“协同”的意思就是协力、合作、互相帮助;“组合”的意思是组织、联合、集体。现在“农业协同组合”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一个特殊的专有名词,为了使用上的方便,通常将其简称为“农协”。

简单地说,日本农协就是农业生产者的合作组织。这里的农业生产者包括农民和经营农业的法人,农民指的是自己经营农业或者从事农业的个人,经营农业的法人指的是从业人员不超过三百人且其资本或出资额在三亿日元以下的法人。日本农协从事的农业范围是耕作、牲畜的豢养及养蚕(包括其附属业务,如缫丝等)、薪炭(限于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薪炭生产及其附属业务)。

按照日本《农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