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家庭消费结构与三轮调查中的家庭平均捐赠额度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我国家庭慈善捐赠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慈善捐赠的研究基本上都以个人和组织(例如企业)为主体,家庭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家庭始终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基本单位(费孝通,1985),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社会功能。现有研究显示,慈善捐赠行为常常以家庭为一个经济实体发生,并且夫妻共同决策是主流模式(朱建刚、刘艺非,2017)。同时,家庭慈善的代际传递效应和家庭的慈善氛围也能有效带动家庭成员参与慈善事业,将家庭捐赠发展为一种可持续的内化的行为,而非偶然性的行为(Lily Family School of Philanthropy,2016)。换言之,家庭具有提高捐赠行为持续性的重要作用。

因此,积极探索全民慈善事业发展模式,要重视家庭作为捐赠对您对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作用,要将慈善捐赠领域的研究对象从“个人”延伸至“家庭中的个人”。激励家庭的持续捐赠不是简单地对家庭进行介入,或者只面向家庭的某个或某些成员,而是要以家庭为整体进行评估,以家庭整体作为激励对象,充分考虑家庭的整体特征和利益,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关联,建立个人与家庭并重、个人与家庭关联的家庭慈善捐赠激励体系,把慈善文化与家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运动式的慈善行为发展成为以内驱为主的稳定、持久的社会规范,使家庭在善经济时代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报告将基于三轮连续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 Survey,CLDS)数据,分析我国家庭捐赠的基本情况、变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