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空间中的流动家庭
对于学生的学业命运而言,家庭教育实践似乎比社会出身更具有预言性,即使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强相关(杜里-柏拉、让丹,2001:167),学校教育的成效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及家长的参与。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家长的教育期望,以及在他们学业和毕业抉择中能够提供的帮助都是至关重要的,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们对教育的态度及行为。对于教师来说,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如果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手段与学校教育是一致的,那么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倘若,两者是相背离,甚至是相对立的,那么农民工子女将处在混乱的教育当中,无所适从。本章主要探讨的是“举家迁移”所带来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及亲子关系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家庭教育实践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作为农民工子女的家长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学校教育的。农民工将子女接入城市,在便于照顾的同时,希望子女能够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然而,他们在城市社会的现实处境与生活体验,可能限制其对教育的认知及投入。需要说明的是,本章的分析主体虽然是家长,但笔者更多地是通过教师对农民工的认知与态度、农民工子女对父母的理解等方面去收集资料,从他人的眼光与感受中,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家长在学校空间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一 资源匮乏
举家迁移的流动模式使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拥有完整的家庭,他们似乎比留守子女要幸福许多。但是,迁移也给流动家庭带来了许多变化,尤其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