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性别结构的演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2,不仅高于公认的正常水平(100以下),也远远高于较发达国家(94.6)和欠发达国家(102),是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国家之一(UN,2011)。当代中国的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引起了研究者、决策者、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李树茁等,2009),已经有很多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性别结构失衡的现状、原因、后果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当代中国的人口性别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出生人口性别比,而对人口性别结构总体发展态势和演变规律的宏观研究还非常少。总人口性别比及其驱动因素一直是国际上关于人口性别结构研究的重点(Coale,1991;Kundu & Sahu,1991;Guillot,2002),只是从20世纪末以来,由于部分亚洲国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十分突出,相对弱化了对人口性别结构的系统研究。实际上,人口性别结构涵盖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对人口性别结构进行系统研究,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及其导致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对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更有意义。
从人口学的视角分析,在一个封闭的人口环境中,人口性别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出生人口性别比、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和年龄结构变动这三个内在驱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三个因素既是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驱动因素,也是大龄未婚男性群体形成的根源性因素。因此,只有对这三个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系统地揭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