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失衡下的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
第一节 国际视野与历史经验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自1980年起出现大范围的持续偏高,女婴死亡水平在20世纪也一直偏高,这势必导致中国性别结构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带来的潜在问题在加速积聚,人们已经预感到不远的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没有人能真正判断它的后果会严重到何种程度(乔晓春,2008)。基于历史经验,有的学者大胆预测,中国大规模的男性过剩人口,将成为威胁国内和国际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定时炸弹”,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增加暴力犯罪问题,将来还很可能发生“光棍起义”,引发国际战争(Hudson and Den Boer,2004)。男女比例失调可能促使剩余男性选择嫖娼等高风险行为,艾滋病将会在中国迅速传播,中国人的艾滋病感染比例将很可能达到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程度(阿蚌,2010)。但也有调查显示,受到婚姻挤压的男性往往集中在社会底层,这个群体大多老实本分,缺乏外出挣钱的能力,更多地采取吸烟、喝酒等逃避方式发泄,可能损害自身健康,但不会对公共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刘中一,2005)。
目前中国性别失衡与婚姻挤压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但针对男性过剩与健康风险关系的研究还很少见,由此导致对性别失衡下的健康风险的危害程度及风险层次(个体健康还是公共健康)缺乏明确的结论。识别中国性别失衡背景下剩余男性的健康风险类型及程度,不仅有助于确定中国性别失衡治理和健康促进的方向,提高政府干预的绩效,还可以避免因为对剩余男性健康风险的错误猜测而启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