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表4-4 收集数据的类型和数量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性别失衡的治理模式

第一节 性别失衡治理的模式识别

一 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低生育率背景下,由于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中国出现了愈来愈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SRB)。从1982年的108飙升到2000年的120左右,此后一直在120这个水平上波动。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在120左右。

自1986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手段以治理偏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等,以杜绝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非法的性别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发生。2003~2005年,中国政府基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研究机构所开展的小规模干预实践经验,在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的24个省份各选取了24个试点县区,开展了旨在治理偏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关爱女孩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来自国家人口计生委2005年针对24个试点县区的监测评估报告表明,各试点单位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席小平等,2005)。基于试点县的成功经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行动计划》(国办发〔2005〕59号文件),决定将“关爱女孩行动”扩展为全国性的战略行动(国家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原因的性别失衡及其后果开展了一些治理,但是对于这些治理的理念、主体、结构、过程、内容、方式、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