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历与资讯的制约
问题的提出
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当期受理数从47951件增加到260471件,劳动者提出申诉的案件数所占百分比由87.0%提高到95.7%(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2005)。正如李静君(Lee Ching Kwan)所指出的,中国工人,包括外来工[1],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公民权”和“法律权利”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在老板拖欠工资和拒绝支付工伤赔偿的时候开始寻求法律救济(Lee,2002)。同时,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什么样的农民工更倾向于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的个人背景特征、外出及工作情况、所在工厂的特征和资讯获得等因素对他们采取维权行动构成了怎样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相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影响青年农民工维权的微观因素。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当前有关农民工维权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就影响农民工维权的因素而言,既往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政府、资本和劳工的三方关系来分析,强调政府在“强资本、弱劳工”的情况下仍然忽视劳工权益以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致使农民工维权往往面临资本与权力的联合压制,在实践中根本无法实现应有权利(郑广怀,2005)。二是从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遭遇的法律及实践问题来分析,例如维权成本太高、收集及举证困难、胜诉后执行困难、仲裁和法律程式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都导致农民工无力维权(Zhang,2005;安徽省法学会农民工维权研究课题组,2005)。三是从农民工自身来分析,例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