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港小镇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
海港小镇是依托临海港口而形成的一种城镇区域经济体,港口是本地与外部交流、交通、交换的核心载体,围绕港口形成由海洋渔业、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为主的产业体系,居民生活、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城镇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海洋、港口息息相关。本文重点围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港口进行研究,分析港口周边小镇发展的历程、特点、规律,归纳影响海港小镇发展的因素,进一步探索海港小镇特色化发展的路径。同时,在研究中适当借鉴国外发展较好的海港小镇的经验、做法。
一 海港小镇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我国海港小镇发展历程
从时间来看,我国海港小镇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1978年之前,是海港小镇自然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为1979~1990年,是海港小镇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1991~2010年,是海港小镇成熟阶段;第四阶段为2011年之后,是海港小镇转型升级阶段(见图1)。
1.第一阶段(1978年之前):自然缓慢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海港小镇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一是城镇产业以传统的近海捕捞和养殖为主,大多是渔民小户作业,产业小而散;二是城镇化率很低,居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低。
2.第二阶段(1979~1990年):改革开放,快速发展
1987年改革开放后,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成为第一批经济特区,特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周边的临港城镇也快速发展。之后,改革开放的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先后有天津、连云港、温州、湛江、宁波、北海等14个港口城市,周边的临港城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