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年度报告(2017)
本报告是2016年度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的延续,力图展现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最新发展现状。同时为了与2016年度报告相承接,本报告采用了与2016年度报告基本相同的写作框架和数据分析指标。
一 2017年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之前改革的制度红利已经开始消退和明显递减,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要素、技术要素、经济要素、政治法律要素、文化要素、生态资源)等诸多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掣肘和发展瓶颈,原有的发展模式尚待改革,中国需要寻找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2017年,我国经济特区的宏观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2017年初以来经济特区发展中还存在突出矛盾和可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外贸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压力加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突出;第二,与消费需求增长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反弹压力;第三,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增大的问题仍然突出;第四,房地产行业中存在部分经济特区城市房价上涨过高,其直接影响到特区人才的引进和有效流动。
二 经济特区进展与评述
(一)经济特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
1.经济特区在产业层面的进展
深圳、厦门和海南三大经济特区第三产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汕头和珠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的第三产业比例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面临产业绿色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