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报告(2016)
一 引言
绿色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经路径,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产业绿色转型,通过对现有产业的改进以及布局创新型绿色产业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经济特区是国内第一批面临产业转型难题的地区和城市。中国经济特区在绿色转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相比发达国家对中国更具有借鉴意义。本报告系统地跟踪了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的历程,重点关注它们在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在近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发展城市排名中均名列前茅,表明了经济特区在绿色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见表1)[1]。深圳在2016年由麦肯锡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排名第1位,而珠海排名第4位[2]。中国经济特区城市也是全国低碳、生态示范城市或省份。此外,它们制定了相关规划和政策,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表1 2016年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规划 | |||
---|---|---|---|
特区名称 | 环境清洁 |
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或省份 | 2016年绿色发展相关规划 |
深圳 | 1 | 第一批低碳城市 | 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论坛 《深圳市循环经济“十三五”规划》 《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
珠海 | 4 | 广东省为第一批低碳省份 | 2016中欧低碳生态试点城市 2016中国(珠海)绿色创新电力大会 《珠海市绿色低碳发展“十三五”规划》 |
汕头 | 9 | 广东省为第一批低碳省份 | 《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
厦门 | 3 | 第一批低碳城市 | 《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0年)》 |
海南 | 7(海口) | 海南省为第二批低碳省份 | 《海南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重点改革实施方案》 《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 《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 |
*中国185个城市环境清洁排名得分,主要衡量指标包括空气污染、工业污染、空气质量合格天数、废水处理率、生活垃圾管理等。详见:http://www.urbanchinainitiative.org/zh/research/usi.html。 | |||
资料来源:《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2016》。 |
表1 2016年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规划
二 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的实践
本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对经济特区三次产业绿色转型实践进行具体论述。[3]产业绿色转型实践内容即如何促进低端服务业过渡到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从“褐色”工业转为“绿色”工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及农业的绿色转型。
(一)服务业高端化
首先,中国经济特区产业绿色转型的主要特征就是其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