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16年出版的海洋民俗相关专著概况  |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中国海洋民俗发展报告

一 海洋民俗发展概况

(一)海洋民俗发展历程概述

由于至今尚未有学者或著述对我国海洋民俗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过整理,所以在着手2016年海洋民俗发展报告之前,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如此,既可以明确海洋民俗的发展轨迹,有助于理解海洋民俗发展呈现的规律特征,又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2016年海洋民俗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和新问题。

自1994年马学良在中国民俗学会第六次学术年会的贺信中第一次使用“海洋民俗文化”[1]一词以来,2016年已经进入海洋民俗发展的第23个年头。二十几年来,海洋民俗的研究不断积累完善,其在学科研究中的地位也逐渐被确立起来。在这段历程中,有三个节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1998年中国民俗学会等相关机构在山东省青岛市首次召开关于海洋民俗文化的专题研讨会[2],确立了海洋民俗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之后,关于区域内海洋民俗的研究成果陆续出现并呈总体递增态势,如图1所示。

图1 1999~2016年篇名含“海洋民俗”的发文量趋势

这段时期海洋民俗研究对象的分布区域为海南(三亚)、广东、广西(北部湾、京族)、福建(泉州)、台湾、浙江(宁波、舟山)、上海、山东(蓬莱、威海)等地,对于海南、闽台、舟山、上海等地的研究相对集中且充分。而对于其他沿海地区,如香港、澳门、江苏、河北、天津、辽宁等的研究则比较薄弱,甚至空白。

第二,2007年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陈钜龙在中国海洋学会年会上发表《海洋民俗文化》[3],指出“海洋民俗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