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成中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和完善全球国际经济治理研究
国际宏观经济协调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成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内容。客观而言,全球化带来各国溢出效应的提升使得国际宏观经济协调必要性上升,国际宏观经济协调也是各国共同努力提升经济增长潜力的必然选择。现实来看,国际宏观经济协调在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得到了各国认可。以全球治理重要平台二十国集团(G20)为例,增长框架是其最早设立且迄今为止仍然最为核心的内容,国际宏观经济协调在增长框架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可成为中国参与完善全球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
一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演变
国际宏观经济协调的内容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危机时期的宏观经济协调以需求侧政策为主,主要体现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协调逐渐转向供给侧改革政策,主要体现为提升经济体潜在产出的结构改革政策的协调。由于当前的复苏尚不稳固,两种类型的协调共存,形成货币、财政、结构改革“三驾马车”齐头并举的局面。上述变迁可以很清晰地从全球经济合作首要论坛G20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演变过程中找到。
2009年9月G20匹兹堡峰会确立了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框架[1],增长框架一经推出,就成为G20最为重要的议题并延续至今。增长框架本身包含了提升经济长期增长潜力及与之对应的结构性改革措施的内容,但在当时全球经济处于谷底的背景下,结构性改革及促进经济潜在增长并不是重要的主题,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