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基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CPI同比增长率拟合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中国支付清算体系与宏观经济运行

本章对我国支付清算系统指标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支付清算数据与经济增长指标和价格总水平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16年的季度数据对上述关系的稳健性进行检验,重新评估了非现金支付工具、支付系统业务和银行结算账户等方面的支付清算指标在不同经济增长态势下反映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

一 支付清算业务总体发展态势

2016年,我国的支付清算业务笔数和金额都在继续增长,在总的结构性特征方面也与往年类似。例如,在支付交易的平均规模上,支付系统业务的平均规模延续了自2013年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其数值为8.63万元/笔,仅约为2007年16.50万元/笔的一半。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平均交易规模也从2015年的3.66万元/笔下降为2.94万元/笔(见图4-1)。如果2015年非现金支付工具平均交易规模的反转(从2014年的2.89万元/笔上升为3.66万元/笔)是当年采用新的统计口径所导致的,那么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交易的平均规模总体在不断下降,这也符合我们对移动支付等新兴零售支付方式日益普及的观察。

图4-1 支付清算业务平均规模(万元/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体的支付工具与支付系统,其平均业务规模的变化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在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业务上,我们可以看到和总体支付系统相同的平均业务规模递减趋势,反映了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业务在其中的比重上升。但与此同时,票据支付的平均业务规模则在持续扩大,其背后的原因是,在票据支付方式总体规模受其他现代支付方式“侵蚀”而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