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老年人在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老年人继续在业或参与经济活动是“老有所为”的重要表现,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主要途径,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有益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还有利于缓解“人口红利”消失后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实压力,更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老年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促进老年人就业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大利好策略。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就业、再就业的分析研究,越来越重视为老年劳动力提供保护,这表明国际社会越来越从积极乐观的视角正视老龄问题、解决老龄问题,在“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目标的指导下重新认识老年人群体的作用和价值。在处于高度老龄化时期的日本、德国,老年就业率逐年攀升,2015年日本、德国65~69岁年龄组的老年就业率均超过40%,两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促进老年人就业的政策和法规,确保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公平待遇。
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也意味着老年人力资源的储量越来越丰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性资源,老年人继续参加工作,延长工作时间,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可以缓解“人口红利”用尽之后的劳动力短缺压力,还可以减轻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对于老年人个体而言,老年期参加工作既可以充实老年期的生活,还可以增加经济来源,避免陷入老年贫困。因此,社会公众、老龄研究者和老龄政策制定者都有必要搞清楚老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