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伯郎》《关公祭刀》论江西南丰县石邮傩神的宗族化
一 引子
傩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它以顽强的生命力从无文字的史前文明走过漫漫征程并延续至今,这说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说明傩从来就不是历史的“遗留物”,而是生生不息之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中国元素”内涵。因此,傩文化无论从时间的深度还是空间的广度来说都担当得起“我国传统文化事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黄清喜,2012)这一美誉。赣傩是这颗明珠最闪光的部分之一,南丰傩则是赣傩中的佼佼者,而石邮傩则是南丰傩的代表。南丰傩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被学者关注的傩舞之一,因此,对南丰傩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如1953年各省区民间文艺会演中,南丰傩班参加了省里的会演,其中《开山》节目于1954年最早参加正式会演。1957年石邮傩班的《跳判》参加了全国会演,引起轰动,该节目的名称在北京专家建议下改为《钟馗醉酒》。1956年3月30日至4月28日,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傩舞调查研究组赴南丰等地调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撰写了《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与此同时,广州军区文工团、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和江西的文艺团体纷纷至南丰考察。其中,江西省歌舞团改编傩舞《和合》为《丰收乐》,并在各地成功演出;稍后欧阳雅等人整理出《江西傩舞资料》。而“文革”结束后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民间傩班还是学者对傩舞的研究都达到最佳状态,这其中就包括对石邮傩的研究。
对石邮傩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其中四部较有参考价值,分别是《江西南丰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