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现状分析及2018年展望
2017年,居民购房总体需求保持旺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地区,受益于大规模棚改和货币化安置政策,购房需求集中快速释放,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维持高位。2017年,全国商品住宅累计销售面积14.47亿平方米,销售额11.02万亿元[1],均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本文重点对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的相关政策和信贷投放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2018年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可能呈现的特征。
一 2017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环境
2017年,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基调下,个人住房信贷政策遵循“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原则,呈现调控范围和力度增大、调控政策更加精准的特征。
(一)因城施策,调控范围和力度增大
在“抑泡沫和去库存并重”的调控思路指导下,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个人住房信贷政策保持平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
在实施调控政策的城市中,一线城市限贷政策继续升级,执行“认房又认贷”的套数认定标准,购买非普通住宅的二套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均提高至70%以上,其中北京提高至80%,还增加了婚姻状况因素,并缩短贷款年限至25年。二线城市限贷政策分化明显,新实施限贷的城市政策相对温和,首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最低为30%,二套房最低为50%,例如西安和兰州;而前期热点城市,限贷政策的严厉程度与一线城市类似,也执行“认房又认贷”的认定标准,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普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