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商业银行整体资产结构变化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银行业风险现状与防范

·本轮不良贷款风险主要根源于国内外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从2012年至今,已经持续了5年左右。

·不同行业的调整开始时间不同、调整速度不同,因而此轮不良贷款在行业上以及行业所集中的区域上存在较大分化。

·总体上,随着实体经济的企稳,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压力正在趋于平稳,整体风险的拐点虽不一定很快出现,但部分地区已有好转迹象。风险在整体上可控、可承担。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非信贷业务发展有其合理性,但其过度发展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既有微观层面的风险,也有宏观层面的风险,并在2016年底有所显现。

·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到位,预计2017年,非信贷业务将会出现较大变化,或将有利于银行的创新回归正常、合理轨道。

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市场化加速,金融业外部环境快速演变。多重冲击之下,银行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挑战也愈发复杂和严峻。

第一节 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

一 不良贷款现状及特征

总体上看,过去几年中,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恶化。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一季度末增加183亿元,继续小幅上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上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不良贷款率基本保持稳定(见图1)。

图1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及其构成

分机构来看,截至2016年9月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为2.74%,外资银行最低,为1.41%。从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