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模式分析及地区比较
根据第二章介绍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中的空间统计分析技术,本章在对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与空间相关模式进行分析时,选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以全国339个地级市1992~2010年不同时段各区域人均GDP的年增长率为分析指标,定量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现象,可视化描述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布格局,发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与空间相关模式,揭示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空间相互作用机制;并分别考察1992~2000、2000~2010两个时段,综合分析全国及五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特征,对五大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模式进行比较。
3.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
3.1.1 研究区域的分区与数据收集
对中国区域进行划分的方法有很多种。自2003年以来,按综合功能划分的方法较为流行,该方法是将整个中国分为4个经济区域,包括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思想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分析方面越来越流行,另一种典型的划分方法出现,这种方法将中国划分为5个地区,包括东部,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这两种划分方法的不同在于,前者中的西部在后者中被分为西南部和西北部两部分。详细情况见图3-1。
图3-1 中国五大区示意图
由于区域经济的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结果跟区域研究单元的尺度有关,所以,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情况将受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适当尺度的研究单元、合适的特征年份开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特征变化的研究。
显然,以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