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对与百姓密切相关政策和工作的评价  |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探析社会认知现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一 社会认知研究综述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的“ABC情绪理论”[1]告诉我们,如果人们有正确积极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他的认知是消极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都可能是消极错误的。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会引发消极情绪和行为,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消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也不利于居民个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对北京居民的社会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分析居民的消极社会认知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促进居民积极社会认知形成的建议,对引导北京居民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北京建设和谐稳定的“首善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认知定义及研究综述

1.社会认知定义

国外学者对“社会认知”概念有几个认可度比较高的定义,比如Fiske S.T.,Taylor S. E.(1991)认为,社会认知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方式[2];Wyer & Srull(1994)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感知与判断过程,其核心是理解社会心理现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及潜在机制[3]。David R. Shaffer(2005)认为,社会认知是人们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4]。国内学者对“社会认知”概念的界定基本是在国外学者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比如庞丽娟和田瑞清(2002)认为,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5]。王沛、贺雯(2015)认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