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人际关系认知调查
人际关系,简言之,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来说,“人际关系”是指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反映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
一 前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W.巴克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帮助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可以说,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之中,都难以避免跟人打交道,进行社会交往,结成各种社会关系。
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在社会中行走的人都要面对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往往顺风顺水、事业有成、意气风发。卡耐基就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关乎个人成功、生活幸福,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界对人际交往的研究由来已久,而对此的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早期。西方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际交往理论:(1)符号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元,交往者的角色位置和自我意识会影响人际关系;(2)自我呈现论:讲的是人们如何运用各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的外在印象;(3)社会交换论:各种人际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代价,付出就要得到回报。
人际特质理论认为,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有三种需要,即包容、支配和情感的需要,需要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内在动力,也决定了个体交往行为及人际关系模式。
人际激励理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