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探索性因素分析  |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应对方式量表民族成人版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一 前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宏观态势,到个人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都需要经由个体的解读才会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中科院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2008)。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导致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应激源迅速增加。应对方式作为处理生活事件和心理应激与压力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应激与压力的后果和严重程度,对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中学生采用儒家式应对可以维护心理健康,缓解焦虑情绪(谷佩,邸玉玲,任彩萍等,2015)。

应对(coping)一词1967年正式进入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PA)》的分类目录中(Parker & Endler,1996)。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压力应对成为心理学研究中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Lazarus和Folkman(1984)使用“应对”这个概念来表达个体在外部刺激引起的心理紧张面前为保持心理平衡、适应环境而进行的活动。把应对定义为“一种持续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以处理被个体认为是超出了其个人资源的内部或外部任务”。即应对是“包括认知和行为努力,以管理心理压力的过程”(Lazarus,1993)。从应对方式看,Lazarus(1993)区分出8种应对方式:面对型、隔离型、自我控制型、社会支持型、接受责任型、逃避-回避型、计划问题解决型、积极再评价型。从引发应对的压力源看,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