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杭州的实证分析
会展业以其集聚效应及产业带动效应,裹挟着经济、文化、人员、信息的洪流,推动城市建设加速,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面貌。杭州是中国会展业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博览会——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始于1929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GDP数据,杭州排第10名,分析人士认为:“杭州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未来几年在全国的排名有望继续前移。”[1]因此,以杭州为例,研究会展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对同类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会展业创新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会展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
会展业是一个高效益的行业,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着产业交易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交流、增强贸易与招商引资、增加就业机会、改变产业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外部效应理论
经济学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正外部效应,即在进行的经济活动中,使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获利,并且其经济效益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任何一个个体的会展活动,都是众多机构与企业的空间集中,将产生知识溢出、技术扩散和声誉共享等效益。如第十八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历时18天,在会期内举办了33个项目,实现贸易成交额108.74亿元,引进内资276.1亿元,引进外资10.23亿美元,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来宾、市民、游客近12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