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学界争鸣与政策调整
出版日期: 2017-04

引论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争鸣

学术进步源于学术争鸣。持不同见解的学者就某一共同问题进行争辩,阐述各自立场,这既是让真理越来越明晰的重要办法,也是学派产生的必由之路。一个缺乏学术争鸣的学科是沉闷的、乏味的,不能激起思想和智力的火花。

自1919年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正式诞生以来,国际学界共出现了四次重大的学术论战,它们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论战,20世纪50~60年代科学主义与传统主义之间的论战,20世纪70~80年代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论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与理性主义之间的论战。这四大论战直接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不同理论、不同流派、不同范式之间的竞争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但是,随着中国国家实力迅速增强,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所面临和需要处理的国际问题也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水平跟上国家崛起的步伐。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落后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有价值、有深度的学术争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争鸣是启发思维、矫正错误的必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争鸣为数不多,这一方面与国际关系学的学术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还需要培育一个更有利于学术争鸣的氛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术争鸣还可以成为沟通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桥梁,成为学界与政界进行观点交流的平台。其实中国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