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就业词频分析
出版日期: 2017-11

中国社会政策的转型——以1954~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一 问题的提出

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发展呈现由政府到市场、由全覆盖到精细化的发展轨迹,而中国社会政策则呈现与福利国家相反的“大政府”模式。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诉求表达形式日益多元(Zhang,2017),社会政策逐渐成为政府议程中与经济政策同等重要的内容(黄帅,2012),地方政府也开始愈加关注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朱旭峰、赵慧,2016)。在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由社会政策引致的社会保障的规模和结构的优化对推动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刘军强,2012)。中国的社会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政府扮演的角色如何转换?未来的社会政策将往何处去?这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新挑战。

自从19世纪70年代的创始性制度设计以来,对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研究得到更多学者关注,逐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理论(黄晨熹,2008)。该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依赖问题,即不同的路径对经济增长有怎样不同的影响。目前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单个行业、个别国家研究案例,抑或国家间的比较研究,都认为社会保障系统的功效与长期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存在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刘军强,2012)。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决定了国家是否承担自己的义务。这些讨论多从制度的角度探讨社会保障体系的合理性,而在威权体制下,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发展决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