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学用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和收入影响因素的二元回归分析  | 
出版日期: 2019-04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一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16.5万增长到820万,40年间增加了近50倍,中国高等教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特色最为鲜明的教育,创造了高等教育的“中国奇迹”。北京地区高校年输送毕业生从不足万人增长到23万人,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然而,就业学生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表明就业不是一个单纯的线性发展过程,而是比较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共同体。高质量就业有不同的维度或者指标进行衡量,从层次上分,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考察。[1]宏观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岗位需求不足,对毕业生就业质量会有影响,相对收入有可能下降,专业不对口和过度教育比例有可能上升。中观方面,与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有关,如果高校课程与专业设置不灵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强,也会对就业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微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个体,他们的就业不仅仅是满足于一定的岗位工作、有一定的收入,还要关注在什么行业、单位、区域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针对就业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完善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有效配置都有现实意义。

二 文献研究

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中,公认的就业质量概念是国际劳工组织从体面劳动的角度提出的,具体是指“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定和尊重人格的条件下获得生产性体面工作机会”。[2]有学者认为,就业质量的基本含义是指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