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专题子库
更多>> 热点聚焦
- 报告推荐 | 国际...2023-09-07
- 报告推荐 | 推动...2023-09-18
- 报告推荐 | 推进...2023-06-27
- 报告推荐 | 康养...2023-04-25
- 报告推荐 | 重视...2022-11-14
- 报告推荐 | 新时...2022-10-17
- 2022两会聚焦 | ...2022-03-08
- 2022两会聚焦|皮...2022-03-08
更多>>皮书作者

2021年东北地区交通可达性研究
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区域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随着交通建设的加快,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级各类运输通道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交通网络。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水平对老工业区的振兴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报告主要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最短出行时间法,分别对东北地区陆路交通(公路和铁路)的拓扑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东北地区交通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一 交通可达性的文献简述
交通可达性作为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一般被认为是利用交通系统从一个地方到达其他地方开展活动的便利程度。[1]关于交通可达性的相关论述最早可追溯到以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为代表的地理学古典区位理论,[2]而其正式概念于1959年由Hansen首次提出,被定义为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机会的大小。[3]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交通网络可达性开展了研究。在可达性评价方法模型方面,通常将交通网络分为拓扑网络、几何网络两类。[4]拓扑网络是将交通网络抽象为复杂网络,通过矩阵法[5]和空间句法[6]探究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网络特性,进而计算拓扑距离以分析其可达性。几何网络模型则是在建立空间网络的基础上利用距离度量法[7]、时空约束法[8]、重力模型法[9]等评价方法计算几何距离以研究其可达性。在交通可达性实证研究方面,陈娱等学者以百年时间尺度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