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专题子库
-
- 2023年全国两会专题
- 2023年全国两会拉开... 详情>>
更多>> 热点聚焦
- 报告推荐 | 重视...2022-11-14
- 报告推荐 | 新时...2022-10-17
- 2022两会聚焦 | ...2022-03-08
- 2022两会聚焦|皮...2022-03-08
- 奥运带动“冰雪热...2022-02-01
- 两会聚焦 | 老有...2021-03-03
- 两会聚焦 | 保就...2021-03-03
- 两会聚焦 | 聚焦2...2021-03-03
更多>>皮书作者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研究进展
第一节 理论拓展研究
一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1]
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大道等学者提出的由沿长江地带与沿海地带共同构成的“T”字形发展轴线[2]被普遍认为是全国地域分工的核心区域。同时,沿长江地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在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使得沿长江地带的开发、利用及其均衡发展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体而言,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趋势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概念萌动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孙尚清在联合20余名专家、学者对长江开发进行调查研究后战略性地提出,长江综合开发必须由20世纪50~70年代的以防洪排涝为主转向以协同、有序推进航运振兴与水利水电开发为主,同时还应逐步建设一条横贯东西、带动南北的“产业密集带”。[3]该研究提出的“长江产业密集带”可以说是“长江经济带”较为早期的概念萌芽。
2.战略构想期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一些专家、学者从推动沿长江地带整体和局部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在内涵上更为丰富的“长江经济带”概念及其发展战略构想。他们指出,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带、资源带、城市带、能源带和财富聚集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既是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又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流域为整体,加强长江沿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4]
3.成果丰富期
21世纪以来,在长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