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居民心理健康,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医疗水平的提升使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于是,心理健康逐渐进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心理健康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高频词。虽然个人、家庭与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投入不断增加,但这并没有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据2010年北京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10个居民中就有一名罹患过精神障碍。预计到2020年,精神障碍将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20%[1]。2011年出版的《北京人健康指引》也提到“保持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大规模心理健康调查,以期反映北京居民的心理状况,为未来的心理服务与心理机构建设提供必要依据。
心理健康是整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个体正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条件。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做出进一步的修正——“要实现身体、心理与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人们必须要有能力识别与实现愿望、满足需求以及改善或适应环境”[2]。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进一步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会做出贡献。可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三者是并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