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我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  | 
出版日期: 2018-03

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2016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第十一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正式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人类传统智慧精华的认可和保护、对传播与传承传统知识和传统实践的高度重视。一石激起千层浪,适应了生活在以“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导向的中国社会语境下的人们一时间又倏地发问:我们该如何“面向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制度工具再一次走进公众视野并引发热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总议题之下,与之相联系的子议题千千万,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地位与影响”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和基础性名词被率先提出。

一 概念明晰

早在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文化保护视角转向传统民俗,并相继出台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1989年)和《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1998年)。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名词的普及却始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明确定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于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