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ICANN董事会的席位构成  | 
出版日期: 2017-06

2016年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发展态势

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最终报告提出了“互联网治理”定义,即“政府、私有部门、公民社会通过制定程序和规划来塑造互联网的演进和使用,互联网治理是指在此过程中他们共同认可的原则、规范、规则以及决议的发展和应用”[1],这一定义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在WSIS 2005举办十年之后,联合国大会2015年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进一步指出,与政府议程不同,互联网治理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私营部门、民间团体、国际组织、技术和学术界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为了让各种参与主体更好地行使各自的职责和责任,互联网治理的模式也应“涵盖多边、透明、民主和多利益攸关方流程”[2]。2016年,随着IANA域名职能管理权的移交,“该采用多边化模式还是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的争论逐渐走向弥合,更多国家强调尊重各国平等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达成了应在尊重主权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共识。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资源重要性的凸显和网络安全博弈态势的加剧,各国政府对于“网络主权”的诉求不断提升,各类主体之间的互动模式更加复杂,围绕网络空间治理相关议题的讨论走向深化。例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信息能够被转换成网络空间中的数据和信息,但数据和信息流通所依靠的物理网络与基础设施处于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内,各国对于是否有权对本国境内网络基础设施上流通的数据实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