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发展报告》深入经济发展的前沿,是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贸工委、深圳市国税局、深圳市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联合编纂,并向深圳大学、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专家和研究机构定向约稿的年度经济发展报告。近十年来,为服务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1年,深圳完成了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展望;整体结构保持优化升级趋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新兴产业迅速增长。深圳经济总量继续居全国城市第四位;深圳人均生产总值居首位,能耗水平最低,创新能力较强。 2011年,深圳经济形势严峻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出口下降幅度逐月增大;二是制造业效益下滑;三是外部市场紧缩与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碰头;四是经济下行与物价处于高位状况并存。从深圳自身来看,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以及土地、资源、环境等内部约束加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近期,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圳质量”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新标杆。经济发展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几年来 “深圳经济发展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在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和深圳的经验数据对“深圳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实证分析。 2012年,尽管深圳面临的发展环境十分严峻复杂,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因素还在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但是,随着发展方式转变,管理经济的能力增强,以及应对措施更加得当,2012年深圳经济预计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
吴忠: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专家联谊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城市文化研究和哲学研究。
刘红娟: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副编审、哲学硕士,主要从事民族宗教和文化研究。
董晓远: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宏观经济、经济增长理论、计量经济学、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市委、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出版专著《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模型》。代表性论文有《经济增长大道模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欧美建立自贸区对深圳经济的影响》。近年来致力于政策效果的定量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