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新学科,社会法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基础理论研究十分薄弱。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在自己以往社会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缕析国内外有关学说、观点,以学术创新精神,对社会法的起源,社会法的概念和性质界定,社会法的定位、法律特征、基本原则、法律机制、内容体系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试图构建社会法完整的理论体系。本书通过对社会法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应,弥补了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对于促进社会法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尽快确定社会法的理论边界和基本框架,推动社会法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余少祥: 安徽宿松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曾任法学所培训中心主任、社会法室副主任等职。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公益法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残联精神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委员(兼法律组组长)等。先后到美国、加拿大、南非、荷兰、德国、瑞士等国做访问交流,参加过多项法律法规的起草或修订工作,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出版《我给牟其中当律师》及文学作品若干,主要学术专著为《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弱者的正义——转型社会与社会法问题研究》、《中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解析》,在《政治学研究》、《中国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