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日本经济波动起伏、举步维艰的一年。由于世界经济下行和安倍经济学失灵的共同作用,实际GDP增长率高开低走,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两个季度为负增长,全年也仅仅是0.4%的微弱增长。通缩依旧、消费疲软、设备投资低迷、工资跟不上物价上涨,各种经济难题堆积如山。由于安倍政府将再次提高消费税的时间推迟至2017年4月,加上连续两年增长率较低,2016年度的经济增长可能出现一定反弹。但是,由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都很难跑起来,今后的前景也未必乐观。从中日经济关系来看,由于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减速,再加上中日关系改善缓慢等原因,2015年中日双边贸易出现较大幅度负增长,双边相互直接投资也出现少见的大幅下降,双边财政金融合作继续处于停滞状态,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仍无实质性进展,“政冷经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倘若中日政治关系能够进一步改善,2016年的中日经贸合作关系也可能出现一定回暖。
本书虽然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日本因素”为专题,但是,为了保持蓝皮书内容上的连续性,继续保留“日本经济热点追踪”和“中日经贸关系现状与走势”两个栏目,此外还设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日经济合作与竞争”、“日本经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一带一路’建设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日本应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经贸布局”四个栏目。全书以总报告为基础,对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日本因素、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矛盾心理以及搅局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刘瑞: 女,1970年7月出生,陕西人,1991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1998年获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日本金融、中日金融制度比较等。代表性作品有:《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困境与挑战》(专著,2010),并在《经济学动态》《日本学刊》《中国证券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及专业文章数十篇。
叶琳: 女,1982年7月出生,四川人,200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日语系,2007年获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开始攻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课程。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副主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日本经济体制等。代表性作品有:《21世纪初日本企业经营的制度环境变革分析》(《日本学刊》2010年第1期)、《国际经济学导论》(合译,2011)等。
张季风: 男,1959年8月出生,吉林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中日经济关系、区域经济等。代表性作品有《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论》(专著,2004)、《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专著,2006)、《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经济卷)》(主编,2008)、《日本经济概论》(主编,2009)、《不断扩展的东亚产业协作》(主编,2010,日文版)、《日本能源文献选编:战略、计划、法律》(编译,2014)、《日本经济结构转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国家智库报告,2016)、《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专著,2017)、《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主编,2021)、《日本泡沫经济再考》(合著,2022),其他有关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学术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