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三江源生态保护研究报告(2017)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之间,平均海拔为3500~4800米。按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划定的行政区域计,三江源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全部行政区域的21个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总面积为39.5万平方公里。按流域边界计,三江源内黄河流域面积12.20万平方公里(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占39.0%;长江流域面积13.77万平方公里(直门达水文站以上),占44.0%;澜沧江流域面积5.29万平方公里(昌都水文站以上),占16.9%。

三江源是河流的源区、水资源的源区,三江源生态保护离不开源区特有水文水资源条件的支撑。因此,在绿皮书的出版计划中,水文水资源被列为首卷。本卷分总报告和分报告两个部分。

总报告首先介绍了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厘清了三江流域源区、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试验区、三江源国家公园等三江源不同地理区域概念及其由来,将范围最广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选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并以三江流域源区作为参照;随后简要介绍了三江源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气候特征、地表覆盖特征和生物群落情况;最后从人口和产业方面介绍了三江源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分报告《水文水资源状况》从降水特征、河流水系、湿地资源、冰川雪山、地下水资源等方面展开介绍。由于三江源区地面雨量站稀少,本文利用卫星遥感降水数据在空间覆盖上的优势,综合采用地面站点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河流水系分析主要采用清华Hydro30数字河网数据,分别对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和内流区的河流、湖泊组成和主要支流概况进行说明,并介绍了科考测量的部分河流断面情况和主要水文站的历史实测径流量,并对湿地资源、冰川雪山、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简要介绍。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历程及成效》介绍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公园的设立过程,从林草植被、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了三江源保护措施实施以来的显著成效,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二期规划和社会各界的三江源保护行动进行了介绍。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系统结构得到局部改善,草地退化趋势受到初步遏制,草畜矛盾趋缓,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提高,湖泊水域面积明显扩大,严重退化区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三江源保护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展望》简述了三江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从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等规划、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科学研究力度、建立全社会参与三江源区保护的机制等方面为三江源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