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江苏省丹阳市
在线阅读 收藏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丹阳市城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5万,辖13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1个管理区、225个行政村、69个居委会。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成绩卓越,连续被评为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全国首批80个小康县(市)之一,经济基本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4位,列江苏省第8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在全国首创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绿化等多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市。200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工业销售518.8亿元,同比增长22.6%;利税总额38.26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财政收入32.24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9亿元,同比增长25.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5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050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2.7%。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丹阳在历史上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

丹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轻轨交通、常泰高速公路等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两个多小时车程,班机直航世界各地;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丹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由西至东的新民路十里商业长街、中山路小商品一条街和丹凤路、城河路商贸街构成“井”字型框架,城区一环路内已形成中心商业区,并建成了北二环、南二环、东二环路。2004年实施了农村道路大决战,全市七百余公里农村道路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改造;城区成功改造了万善路风光带、月亮岛、华阳路等;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国内最大的眼镜专业市场“中国眼镜城”改造一新,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全市实现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社会公用设施更加完备。城市管理已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丹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1990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10万亩丰产方被江苏省列为挂牌示范方,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全国义务植树先进单位和全国土地复垦先进县(市)、江苏省生态农业市。全市通过积极组织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空间,培育优势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200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4亿元,年产粮食42.17万吨,水产3.1万吨,农业吸引“三资”投入7.75亿元,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0%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

丹阳工业经济发达,全市已形成了纺织、服装、木业、化工、机械、冶金、电子、新型建材、灯具、摩托车和汽车配件、皮鞋、眼镜、五金工具等三十多个行业为主体的,产品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现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集团2家、省级16家、上市企业4家,销售超亿元的企业集团75家,形成了年销售5000万元、出口创汇超500万美元、利税超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55家;两年内将有3家企业年销售超百亿元,5家超50亿元,100家超亿元,上市企业超10家。2006年,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丹阳建成挂牌投入使用。丹阳市还成功举办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论坛”、“中国木业产业论坛”,获得“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称号。全市拥有200多个在国际国内市场颇具竞争力的名特优新产品、7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免检产品、在全国享有“眼镜之都”、“灯具世界”、“皮鞋之乡”、“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的美称。

丹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1988年经江苏省批准,全市乡镇全部列为对外开放乡镇,为丹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2006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83个,合同利用外资2.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全市拥有出口创汇企业200余家,自营出口企业近100家,出口产品有木业、眼镜、粮油、纺织、服装、土产、五金工具、化工、医药保健、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500多个品种,2006年进出口总额达8.81亿美元。1992年设立的12.8平方公里省级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实现“七通一平”,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目前,开发区经过区划调整,总规划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区内园林、绿化、路灯、亮化与道路建设配套完善,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丹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2006年底,城乡个体工商户累计达20450户,从业人员近6.3万人,注册资金超过7.45亿元;私营企业4946家,从业人员11.6万人,注册资本77.2亿元,经济总量、上缴税收、投资总量均占全市的1/3。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第三产业、市场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全市个私经济从事三产的占75%,在繁荣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43个各类正规化市场,2006年市场成交易额达55亿元。其中,华东灯具城、华东皮鞋市场、东方皮革商城、眼镜市场、万家欢市场、千家乐市场发展为超亿元市场,成交额达36亿元。目前,华东灯具城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眼镜市场是中国最大的眼镜专业市场。

丹阳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市),每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0个以上,科技及科普投入加大,丹阳市企业办科技机构105个,皇塘、导墅两镇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科普网络体系健全,组织到位,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文明健康社会风尚正在形成。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荣获全国先进县(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工程成效显著,荣获江苏省首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市”称号,丹阳市中小学均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文化、卫生、体育、新闻、计划生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