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之比较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巨大绩效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历史考察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脱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化的建设也翻开了新的一页。结合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城市化自身的发展轨迹和政府在其中的行为特征等因素,本书将我国城市化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1958年有限干预的城市化启动阶段、1958~1978年过度干预的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78~1992年适度干预的城市化较快发展阶段以及1992年以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齐头并进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一 1949~1958年有限干预的城市化启动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进入过渡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协调。1949年后,党和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稳定市场物价、建立新型城市社会关系、恢复和维护城市社会生产力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城市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治安良好,城市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主张。1953~1957年,国家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工程开始在各大中城市实施,推行了城市对农村开放的政策,积极吸收农民进城和进工厂矿区就业,大大推动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一五”期间,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实施“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共新建6个城市,大规模扩建20个城市,一般性扩建7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