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年度主题是北京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2018年,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与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推动下,北京市16区公共服务均衡化布局趋向合理,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北京市直机关迁入城市副中心带动了北京东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本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为广大读者奉献的精品力作,是以管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首都著名高校的教授、知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的关于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
●《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曾连续获得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优秀皮书一等奖。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聚焦城市发展质量,对上一年北京市公共服务领域整体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回顾,不仅对16区公共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排名,还聚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中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核心领域及其重点问题,结合翔实的调研数据和资料,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领域的发展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成员,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北京市公共服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也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重要智库产品。
施昌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慈善事业、会展经济。主持完成“政府行为研究”“金融工程研究”“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转型期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扩大民间资本在首都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研究”“北京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布局战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改革”“首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标准化研究”“北京市政务体系建设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等多项重点课题。出版《信息时代》《超文本公司管理》《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会展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以“新国展”为例》《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转型期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人文北京指引下的首都慈善事业发展之路》《北京公共服务:布局·标准·路径》《政府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改革》《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8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优秀皮书奖一等奖。
罗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治理。主持完成“北京市政府激励企业科技投入优化研究”“首都城市治理的标准化战略及实现路径研究”等多项课题。博士后研究项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机制优化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主持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治理视域下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系统优化研究”。专著《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毕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数字经济治理。主持完成“北京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北京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沙盒试点研究”“北京科技创新对京津冀辐射带动能力提升研究”“文化因素影响下北京科技创新驱动的实现机制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与路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北京案例》,连续多年作为副主编参与《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编撰工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40多篇。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