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蓝皮书”是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与政策咨询领域的第一本智库年度报告,填补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和中医药智库建设的一大空白。其研发宗旨为:用数据展现真实的中医药现状,用事实和道理增强中医药话语权,一切为了给人类提供更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因此,在研发中注重从现代智库的角度,通过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研、统计分析、数据比较、文献整理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布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的最新数据,对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与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关的行业管理、医疗、教育、研究、中医药企业、文化企业和大众传媒等资源的年度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以掌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基本情况,并注重反映最前沿的中医药文化新思潮,预测中医药文化发展新趋势。
《中国中医药文化发展报告(2020)》发布了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医药文化发展报告和2020年中医药抗疫报告,从热点、教育传承、文化传播、社会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认为中医药发展的总体形势向好,稳步发展,升势明显。2020年初,中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各界积极参与其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医药逐渐承担了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全过程的重任,成为抗疫战斗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医药抗疫取得辉煌战果,获得患者和媒体的一致好评,获得社会的重新认知和全新评价,还获得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所取得最新的阶段性成果,再一次证明了:有疗效就是硬道理。
本书重点发布了“2020年中医药文化发展新态势”“2020年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观察与分析”“2020年互联网视域下中医药口碑观察与研究”等报告。梳理了中医药参与抗疫全过程以及取得的临床疗效和社会影响力,分析了中医药抗疫成功背后的文化力量,对未来中医药发展提出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中医药发展要开展重树文化自信、重塑医学形象、重估临床疗效、重构话语平台、重建生存环境的五大新任务。
本报告的出版,必将有效地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和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正确引导大众就医选择和养生文化消费,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永翔: 博士,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研究方向: 中药免疫药理毒理、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疾病。
毛嘉陵: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先后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医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部学术顾问,“中医文化蓝皮书”发起人,2015~2020年五部“中医文化蓝皮书”主编。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届董事会常务董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智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学术顾问,北京金匮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曾在中医药信息报社、中国中医药报社长期从事中医药新闻传播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传播学、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智库建设、中医文化入学教育等。
侯胜田: 管理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发展指数》、《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指数》、《温泉康养基地发展指数》和《全球中医药发展指数》首席研制专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健康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健康产业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医养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联国际健康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联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健康经济与管理皮书系列”总主编、“健康旅游绿皮书”执行主编、“中医文化蓝皮书”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经济与管理、全球健康与中医药、医疗康养休闲旅游、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发表研究领域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承担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和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课题。主要著作和主编教材:《绿海战略》《医药市场营销学》《医疗服务营销》;副主编作品《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医文化传播学》。
李瑞锋: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文与管理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编委。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涉及中医药政策与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改革等领域。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5部,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及媒体文章多篇,获得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