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与商法,虽然习惯上统称为民商法,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历来存在着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学术分歧和立法差异。如何在中国民法典编纂与颁行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我国民法与商法的私法二元结构,在民法与商法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完善我国的私法法治体系,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固化改革成果提供制度保障,是当前我国民商法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书从民商立法的模式选择入手,通过对《民法典》中民商互动关系立法范例的梳理和分析,试图提炼出民商事立法的共同理念,并分别针对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破产法、票据法、银行法、信托法以及知识产权法在立法层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郑泰安: 1965年生,四川双流人。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等。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各类课题共计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暨中宣部马工程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1项);四川省规划课题4项(重点课题2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课题2项、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调研课题2项;已出版专著14部;在CSSCI来源期刊、权威报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50余篇,具有代表性的有《军民融合发展立法基本原则的逻辑展开》《民法总则与商事立法:共识、问题及选项——以商事代理为例》《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20余项立法建议、决策咨询意见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成都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