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已成为中国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选择。如何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成为CBD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7(2021)》(以下简称《报告》)以“CBD: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枢纽”为主题,深刻把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准确研判国际经贸形势和规则演变态势,梳理总结各地CBD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方面的优势基础、发展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将CBD打造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枢纽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对策建议。《报告》总体框架包括总报告、国内循环篇、国际循环篇、国内案例篇、国际经验篇和大事记6个部分。
《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国CBD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和改革集成,已发展成国际高端资源集聚、要素枢纽功能突出、现代流通体系完善、营商环境接轨国际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发挥着联系国内国际经济活动的战略枢纽作用,形成了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基础与优势,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受对外开放壁垒相对较高、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业对内管制过多等因素制约,CBD仍面临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体制机制羁绊,以及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报告》提出,CBD应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加大服务业对内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加强产业协同创新,提升中国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市场体系和供求循环,进一步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枢纽作用。
郭亮: 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担任北京奥运森林公园建设管委会、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领导职务,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
龙永图: 男,生于1943年5月,湖南长沙人。现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1973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后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65年毕业后到外交部工作,先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等职。专长领域为市场营销、潜能开发、企业战略、品牌管理。曾荣获“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称号,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颁发的联合国特别奖等。主编了《全球化·世贸组织·中国》、《与龙永图论道》、《全球化·世贸组织·中国系列丛书》等多部著作。
周颖: 北京商务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从事商务区发展研究和产业促进发展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单菁菁: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与治理、城市与区域经济、海洋经济、城市与区域管理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内外研究课题70余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副主编著作24部,参与15部学术著作及《城市学概论》《环境经济学》等研究生重点教材的撰写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多次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钱学森城市学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30项,被选送中组部“全国青年英才培训班”,提交的政策建议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武占云: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土空间与生态安全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软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课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项目以及国家部委和地方委托课题多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交的政策建议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