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国际传播在三种国际社会无政府文化下交织演进,全球化步入多元文化共存共赢的新阶段,媒介发展呈现万物传播的新态势,中国的国际传播应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构融通中外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研究》分为总报告、文化篇、传媒篇、企业篇、借鉴篇五个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国际传播的形势、背景、文化传播及其策略,由此拓展到对全球治理理论、公共外交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从整体上看,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国际传播力显著增强,华为、联想、腾讯持续保持前三强,其中,华为横贯五大平台十强之首,联想集团国际传播力微降,值得关注的是,家电、企业、铁路和机械等企业的国际传播力大幅提升,彰显了中国制造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从不同平台的表现来看,拥有Facebook账号的中国企业已近七成,但粉丝数和点赞数梯队间差距高达十倍,而且中国企业的海外影音图像社交平台传播力亟须加强。从关注中国企业的国际媒体来看,中国媒体在海外传播本土企业的能力日益增强,新华网、财新网挺进传播中国企业国际媒体十强,成立仅两年的CGTN表现出色;国际媒体从多维度关注中国企业,“全球”“国际化”“顶级”成为高频词。
李继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理事。迄今已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中国影视政策创新研究》《英国公共广播政策变迁与问题研究》等著作20余部。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课题“‘一带一路’对外宣传与国际舆论引导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研究”、国务院新闻办重点委托项目“中国新闻管理话语体系研究”等。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 获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决策管理类一等奖和三等奖、北京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度北京市宣传系统优秀调研报告、2002年全国出版社市场营销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信息传播史论、传播理论与历史、国际传播、话语研究、传播政策与制度、信息与传播政策等。主要讲授课程:话语研究、传播学概论、信息与传播政策等。
姬德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政治经济学、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兼任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国际传播分会副主席,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历任第六届和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等。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中组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