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新路径,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予以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北京作为首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是疏解减量背景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2021年北京召开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30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因此,为系统审视数字经济发展大势,及时展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总结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亮点,动态跟踪评价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炼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发展规律、特点、趋势,全面汇集国内国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成功案例,找准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具体路径,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编制《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
《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的年度主题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共分为总报告、理论篇、专题篇、比较篇、展望篇和附录六大部分。
总报告主要围绕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年度任务,全面分析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总体形势,梳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历程,并针对《方案》确定的八大重点任务、各区发展情况、面临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思路等内容,对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予以系统梳理分析。理论篇主要从经济、科技、城市等角度探寻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从数字驱动、全球争先、标杆引领、城市孵化等四个方面分析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时代内涵,系统构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专题篇主要结合《方案》设置年度报告专题,分析呈现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八大任务建设情况、六大引领工程建设情况、四类重点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发展情况、北京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北京数字冬奥生动实践等内容。比较篇主要从国际视角,选择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广东、上海、浙江等国内数字经济发展前沿省市,总结分析其发展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展望篇主要包括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与展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与展望,并邀请业内权威专家学者探讨数字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前瞻。附录部分收集整理北京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政策。
朱柏成: 朱柏成 历史学硕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曾任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市密云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在首都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经济等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研究经验。代表性成果有《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思考》《从产业结构看首都经济增长动力》《做强做大北京要素市场提高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能力》《关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形成脉络、要义和政策内涵》《关于促进北京夜间消费市场发展的调研报告》《北京应对自贸区影响的对策建议》等。
王磊: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管理学博士,负责“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工作,主持《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等的研究编制与实施工作,参与推动设立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朴道征信等数据要素市场重要机构,推进数字资产评估、数据跨境安全流通等探索实践。
仝海威: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制造业等高精尖产业发展研究,先后参与和主持《北京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登记指导目录》《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等的编制与发布实施工作。
李伟: 北京伟世通经济咨询公司总经理,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秘书长。为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等专业服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数字经济和城市治理等。近十多年来,累计完成北京市区各级规划政策课题百余项。2009年率先研究“中关村科学城发展战略”;2011年参与起草《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2013年研究提出“怀柔创新城”(现怀柔科学城)战略构想;2020年作为副主编完成编制《北京科技70年(1949—2019)》;2021年开展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研究,参与起草《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
唐立军: 1962年6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省迁安市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主任,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主任。
毕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数字经济治理。主持完成“北京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北京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沙盒试点研究”“北京科技创新对京津冀辐射带动能力提升研究”“文化因素影响下北京科技创新驱动的实现机制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与路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北京案例》,连续多年作为副主编参与《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编撰工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40多篇。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葛红玲: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货币。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课题百余项。近期主持完成“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实践及影响研究”重大课题,以及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举措研究”、中关村管委会“数字经济监管与政策支持研究”、国务院研究室“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研究”、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