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2021年中国教育观察

对于2020年的中国教育来说,疫情防控是重要的主题词。全年的教育发展,无论是“停课不停学”、延期开学、高考延期一个月、研究生复试与艺考专业校考调整,还是在线教育“井喷”式发展、出国留学受阻,这些都与疫情防控紧密相关。疫情防控下的中国教育调整和创新,展现了中国教育的韧性和活力,而全社会的教育焦虑依旧严重,“内卷化”在2020年成为新的流行词,也表明构建教育新生态的迫切性。

本报告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总报告和若干分报告,揭示了“十三五”期间以及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形势。总报告全面分析了疫情防控下的中国教育调整和创新,指出要破解中国教育的行政化、功利化、内卷化问题,需要坚定推进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改革,切实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推动以“四个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评价改革落地。

发展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阶段及指导作用、体制改革及成效进行了深入、客观的回顾;面对基本实现普及目标之后的教育改革方向,研究提出中国教育的下一步是落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走向有效的教育生态治理,构建学习化社会;对民办学校举办者与办学者来说,需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制度与政策框架下明确各自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国际教育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冲击,但预期国际教育会继续为学生提供多元升学路径;疫情为推动学前教育深层改革带来契机,助力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针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键在落实,创新监管体系,着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进一步探讨高中教育的目标定位重构与管理机制、考试制度、校长评价机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聚焦“四个评价”整体推进。

专题篇,围绕区域教育质量评价、高中多样化办学、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家校共育、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等不同领域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结构型质量指标能有效促进县域教育质量朝着优质、均衡和公平的方向发展,制定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评价标准、加强普通高中分类办学规划,从对技术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用技术进步推动指导技术的教育思想的进步,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提高家校共育研究的学术含量、拓展家校共育研究的政策视野,补齐和破局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短板和盲区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调查篇,以扎实、丰富的调查数据,分别呈现了当前省域乡村教师生存状况、京沪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校尊重与保护儿童权利的实证表现与区域差异等主要情况,提供了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强化农村师资投入的省级统筹责任、深化教师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学校评估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