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四川省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基层治理与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市场与社会良性互动、密切配合,人民群众对公共生活领域的质量提升感知明显、体会深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四川省在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社会情境下,始终以人民为重心,有力、有效地回应了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等重大的时代命题,社会建设稳扎稳打,社会发展在稳健中积极向好。
回望2022年,四川省社会建设的重心依然深耕在基层社会的微小单元,继续在基层治理领域深刻着力,下深水、谋突破。后疫情时代,社会建设如何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议题。四川的超大城市成都,正通过智慧社区建设、信义社会建设(特别是信托制物业建设)等深入当代社会治理“底核逻辑”的“无人区”领域,大胆实践、深度探路,以改革的攻坚态度,攻克社会治理领域的“硬骨头”。而在四川多元的社会形态治理中,乡镇、村社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更加合理,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更加优化,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差距不断缩小,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志愿服务、五社联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均稳步优化,在基层社会层面,为应对各类社会风险奠定了稳固的基层基础。
2023年,四川省社会建设领域还需要应对以下挑战,一是多元社会形态的社会治理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四川省在社会治理领域还存在非均衡发展状况,比如大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其他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水平相对较低等情形。如何促进社会治理走向“均衡”成为当下的重要挑战。二是县域社会治理的工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今,四川省在省域、市域、乡域乃至村域和小区域均累积了大量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但在县域却探索不足。实际上,县域恰恰是基层治理中最重要的基层单元。三是社会活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包括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以及社会的活力如何激发经济的活力等。
刘伟: 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乡基层治理、组织社会学。兼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委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委会理事,第一届川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民政厅专家库成员、中央广播电视台专家库成员。近5年,主持纵向课题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规划项目2项,省软科学项目2项,成都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主研国家级纵向课题8项;主持承担各级咨政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本,其中独著1本,合著(第二作者)1本,出版学术专著《四川城市流动劳动力的城市适应研究》。主持和主研各级各类横向课题若干。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5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首届社科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在《民族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体制改革》《西北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的对策建议被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正向批示8篇。三次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两次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候蔺: 人口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老年问题、人口社会问题。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生命历程范式的老年人养老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数十项;出版专著《积极养老:中国老年人养老支持体系的构建》,参编2部;在《人民日报》《老龄科学研究》等发表论文数篇;参与撰写的3篇政策建议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
刘金华: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支部书记、所长、二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人口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博士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四川天府青城社科菁英、四川省第十四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百人专家库”成员、世界银行GEF7中国绿色和碳中和城市项目碳中和和高质量发展专家(CD-IC2)、成都市科协“科创中国”专家服务团医疗健康产业技术与政策服务团队领衔专家、“一老一小”健康治理创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抽检硕士论文评审专家。担任四川省婚姻家庭与妇女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社会保障、人口社会学、人口与健康、老年人口学、民族人口学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省软科学项目2项;市软科学1项;省政府政研室、省政务调研、省人口普查办、省人社厅、省妇联等部门委托项目20余项。主研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入选软科学要报汇编。先后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3部。在CSSCI、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普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对策建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