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3)》的年度主题是“平台经济新阶段:创新引领与国际竞争”。面对国际供应链瓶颈与经济全球化逆流、国内需求侧疲软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压力,数字经济开辟出国际合作新领域和大国博弈新赛道,平台经济作为经济新底座被给予新的瞩望。2022年以来,平台经济领域政策暖风频吹,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明平台经济的工作重点包括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和赋能经济转型发展;12月15~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多重利好激发下的平台经济释放新活力、呈现新气象,在加快融合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中大有可为。
《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3)》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横向比较、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平台经济进行深度解析,总结并提炼北京创新“平台+”生态体系和业务模式的成果及经验,梳理并分析常态化监管阶段北京营商环境和合规政策的现状及风向,汇集并探讨北京头部平台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和国际竞争的策略及阻滞因素,勾勒了2022年北京平台经济发展的全景图。报告认为,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北京平台经济始终呈现强劲的增长韧性,在质效提升过程中深耕生活服务领域,创造消费新业态、就业新模式,整治行业乱象、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以“先行者”的担当释放巨大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聚焦“十四五”规划,北京紧抓“两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等契机打造数智高地的“北京样板”,解锁智慧交通、物流融合、金融科技等平台应用新场景,领跑万物互联、数据交易、智能制造等数实融合新通路,并将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深度链接全球创新网络,释放总部经济效能聚集高端要素,扩容朋友圈探索多元化合作路径。
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北京平台经济“创新引擎”“出海载体”作用日益凸显,但各类平台在转变增长逻辑、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发展质量过程中,暴露出平台公共属性与资本逐利目标的矛盾,社会责任缺失的争议与监管治理缺位的困境并存,信息安全、垄断壁垒、数据确权等难题制约着平台经济创新潜力的激发和竞争势能的积蓄。站在打破旧平衡、建立新秩序的路口,北京应坚持践行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理念,促进技术研发与生态治理协同共进,打造符合“双碳”战略要求的高效率、可持续供应链生态圈,营造更具包容度的资源共享型经济系统,激发创新活力;落实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常态化监管机制,明确数字公共领域多元主体权责,在业态更迭中把握“守”与“变”;整合国内外资源构建企业“出海”全链路服务体系,紧抓全球分工调整、产业链重构契机,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把控数据风险节点、完善海外仓布局、探索司法协调机制,培育平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存量、挖掘新兴市场增量。
蓝庆新: 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贸易研究院(筹)院长兼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亚洲经济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共产党员。研究领域: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开放经济理论与政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6篇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批示,研究成果获得全国政协、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纳。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次、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5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
王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管理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兼任政协北京市朝阳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九三学社朝阳区委主委,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北京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贸易、国际运输与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曾获党中央、国务院等部门采纳。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王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兼任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受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合作外脑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开放政策实践、中美经贸关系、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出版专著《美国产业地理与对中国贸易政策制定》,参编著作多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级领导人批示,多项成果被内参采用上报。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薛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高水平金融开放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2009年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开放、中国特色金融市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科技金融、金融开放理论与政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一流期刊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研究报告获得国家社科《成果专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教育部、北京市社科《成果要报》等采纳。
邓慧慧: 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双循环新格局与高质量发展”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智库科研团队带头人,入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优秀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区域、城市与产业发展、区域与城市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China & World Econom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北京市社科《成果要报》、《参考消息》、《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教育部专报等,并得到北京市领导多次批示和部委决策采纳。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次、国家一级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4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以及《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权威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2017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认定为首批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主管主办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忠秀担任副理事长、院长、首席专家。研究院2019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2年获评CTTI智库建设标杆案例,2023年获评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智库建设最佳案例。研究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响应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智库建设的迫切需要,集中优势资源而创建的科研机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新时期北京对外开放、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未来研究院将努力建设成为以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出发点,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对外开放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高校智库。研究院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百余人,其中多位研究员受聘为教育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等国家和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委员或专家,持续为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金砖国家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撰写报告和官方文件,为世界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提供咨询服务。研究院在对外开放领域有着显著研究优势和深厚学术积累,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报送中央领导和北京市领导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