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北京开放科学发展报告(2023)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生产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问题使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开放科学的必要性,但缺乏关于开放科学的国际规范或政策指导。为此,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大会第41届会议审议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这是首个国际开放科学政策和实践的全球标准制定框架,标志着开放科学迈入全球共识的新阶段。2023年12月14日,UNESCO发布Open Science Outlook 1报告。报告梳理了UNESCO开放科学建议书的最新实施情况,体现了2023年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我国作为全球科研大国,在全球开放科学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开放科学发展对我国确定未来科学方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作为首都,“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走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新路子”作为重要任务。开放科学是以数字技术应用为基础、以科学研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开放为导向的科学新范式,强调面向全社会的科学开放、应用和参与,能够消除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访问障碍,研究者可共享研究成果、数据、设施或工具,促进科学的自由传播,优化科研生态,对推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作用。本报告立足当前全球开放科学发展新形势,以系统视角研究北京开放科学发展动向与总体状况,开展开放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探讨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共享、开放合作交流、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科学与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等重要问题;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开放科学发展经验和做法,探讨北京开放科学发展新思路和对策,为打造开放科学“北京样板”提供重要参考。

《北京开放科学发展报告(2023)》共分为总报告、指数篇、专题篇、国际篇、案例篇和附录六部分。总报告主要围绕全球、中国以及北京三个层面梳理分析开放科学发展现状、特点、趋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针对北京在开放科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设计不足、理念认识不够、实践“孤岛”严重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出北京开放科学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指数篇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于开放科学与区域创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开放科学发展基础、实践活力、环境支撑、全球影响等多维度构建开放科学发展指标体系,据此对2018~2022年北京开放科学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并对北京与国内部分省市、全球科技创新城市进行比较,把握北京开放科学发展总体进展情况,揭示近年来北京开放科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包括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实践活力不断增强、支撑环境不断优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等。同时,北京在开放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规模优势,开放科学实践成效日益显著,但规模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提升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等仍是北京面临的难点。专题篇围绕开放获取、科学数据、基础设施等重点实践领域,以及开放科学时代背景下科研数字化转型、开放科学与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重要议题展开研究,为北京全面推动开放科学实践提供决策依据。国际篇从国际视角出发,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区域组织以及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家开放科学发展的政策动态和推进举措,总结其趋势与特点,为北京乃至我国推动开放科学发展提供借鉴。案例篇整理收录了北京已开展的实践案例,包括政府部门、联盟组织和机构层面开展的实践,以及开放科学相关设施和平台、不同学科领域实践等,为更好地推动开放科学实践提供启示借鉴。附录部分收集整理国际开放科学相关政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