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格局正在经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变动,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西方世界整体性下滑,世界权力加速东移,全球性问题也愈加突出。在这场大变动中,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量,观察美国的变化对观察未来世界的走向具有指标意义。非常巧合的是,由于深陷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有关“美国是否正在走向衰落?”的讨论也正在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热烈展开。基于这一话题的重要意义,在本书“美国的实力与地位”篇中,各位专家分别从美国的实力与国际地位、政治经济学分析、美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比较三个视角对此问题展开辨析。可以说,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世界各主要力量向均衡方向发展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同时,考虑到自然、人文、社会和制度禀赋,以及霸权的历史积淀和国际环境要素,美国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其大国的霸权地位。
2009年1月,在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刻,奥巴马高举“变革”的旗帜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这为世人实时观察美国霸权的兴衰走势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本书各篇文章的作者对奥巴马执政两年以来的内外政策分别进行了梳理。从奥巴马政府的执政成效来看,在外交领域,尽管美国面对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美国外交政策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矛盾,但美国还是在调整中积极应对;在内政领域,奥巴马政府似乎显得相当吃力,尽管推出了历史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美国的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也创下新高;虽然在推行医疗改革方面不遗余力,但造成了选民的分裂和党派斗争的加剧。
黄平: 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社会学博士(199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欧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美国研究所所长等。主编过的著作有《美国蓝皮书》(主编)、《社会蓝皮书》(副主编)、《美国研究》(主编)、《读书》(执行主编)等,现为《不列颠社会学》(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当代社会学》(Current Sociology)、《比较社会学》(Comparative Sociology)、《国际移民》(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全球社会政策》(Global Social Policy)、《发展社会学》(Sociology of Development)等英文杂志国际编委。 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过的著作:《西部经验》、《公共性的重建》(上、下)、《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农民工反贫困》(中英文)、《梦里家国》等。
倪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国学会会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分别于1995年、2000年和2009年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尼采国际问题高级院做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国内政治、美国对外政策及东亚安全事务。代表作有《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冷战后的美国对外政策》《美国在东亚的作用》等专著,以及《观察中美关系的三个维度》《美国大战略的历史沿革及思考》《变轨、脱轨、延续——从美国对外战略的轨迹看特朗普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三个特征》《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历史考察》《失衡与分裂——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政治》《常规因素与非常规因素的汇合——美国对华政策的质变》等论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